新能源汽车最近成为车市的热点,无论是从媒体还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,总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。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不断提升,但对于相对于“雷声大”的市场热点来说,产销量则是“雨点小”了。液冷散热器专家分析指出,造成“雨点小”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价格问题,在未来国家补贴政策的减退,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不容忽视。
新能源汽车车企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非常关注降成本的问题,在未来竞争日趋激烈,PACK企业只有在保障动力电池性能的同时并较好地控制成本,才会形成较强的竞争力。水冷散热器专家认为动力电池成本的控制,可从上游原材料、制造工艺、PACK等方面着手,通过不同方面的技术改进与创新才能实现。
电动电池行业人士提出从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、隔膜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,通过提高电池的高低温性能,来减少对PACK中加热、冷却部分的投入,从而降低动力电池PACK成本,该控制成本的方案得到了行业内部的关注。
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降成本中要考虑的问题有:如何去克服高镍材料的不足,抑制高镍的高电压对电解液的催化分解,提高了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性?如何发展硅碳合金来控制负极材料生产成本?使用何种既与新型正负极材料良好兼容,又具备高电压、阻燃等特点的电解液?如何实现降低隔膜的厚度、提高隔膜的强度、提升耐高温性和耐压性等技术革新,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?水冷散热器专家认为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,将是电池企业的一个种要的着力点。
动力电池的壳体材料的成本同样不容忽视,与传统钢材相比,动力电池用钢材的成本相对更高,生产工艺也更加严格,整个生产流程也有极为严格的流程控制,生产加工的成本已高于钢材材料的成本。水冷散热器专家指出如何引进先进材料、制造技术和工艺成为壳体供应商企业的考虑重要问题。
另外对于软包电池企业则采取不同的策略,软包电池企业推进铝塑膜的国产化对降低软包电池成本有积极意义。水冷散热器专家称,国产铝塑膜在整体性能和进口铝塑膜同等的情况下,价格上只有进口铝塑膜的70%,因此,实现铝塑膜的国产化,无疑将会降低软包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。随着国内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,与国际制造水平不断拉近,铝塑膜的国产化将成为必然,成本也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从材料的创新到工艺的改进,层层把控,把整个动力电池包的成本控制下来,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